里程碑 | 全球首台商业化Nanopore P48测序仪入驻武汉未来组

惊雷和阵雨,初夏的武汉总是孕育着不平凡。2019年5月17日,全球首台商业化的Nanopore PromethION 48 (以下简称P48)顺利抵达武汉未来组测序中心,这标志着武汉未来组成为了全球首家可以提供目前最高通量的纳米孔测序仪P48 商业测序服务的公司与纳米孔应用的先锋。武汉未来组将充分利用新技术平台的先发优势,正式面向全球提供P48的基因组测序服务,这也将会成为武汉未来组发展历程上的又一里程碑。

武汉未来组作为全球最大的三代测序应用公司,自2012年来在三代测序及应用领域持续深耕七年有余。在平台建设方面,武汉未来组自2017年5月开始搭建Oxford Nanopore测序服务中心,并于同年九月获得Nanopoe官方的服务资质认证。目前未来组在配备3台PromethION β,20台GridION X5的基础上,敢为人先,前瞻性的引进了最高通量P48测序仪,成为全球最新纳米孔测序技术服务的先锋。与此同时,武汉未来组还针对Nanopore测序数据的存储和运算做了针对性的部署。在分析流程方面自主研发了基于ONT数据的系列组装纠错及算法软件,在存储和运算资源搭建了纳米孔测序技术专用的大内存高性能计算平台;与阿里云、华为云成功合作,将纳米孔测序数据分析流程整合到云计算平台上,可以为全球客户提供快速、高效的纳米孔长读长测序计算和存储服务。

 

 

P48是目前产能最高的三代测序仪。最新的P48测序仪具有48个流动槽,每个流动槽最多有3,000个纳米孔通道(总计144,000个),96小时最高产生7.6Tb的数据。与此同时,P48保持了纳米孔测序实时,长读长,能直接检测DNA、RNA分子和甲基化修饰等特点外,还对测序单位时间产能进行了一次大的升级,使得短时间内能产生TB级别的长读长数据;例如在单月时间内可能完成400个水稻基因组或100个玉米基因组的100X测序。这些海量数据的应用将会为动植物基因组、分子育种、基因组医学、基因组大数据等领域带来新的机遇和重大变革。同时,如何处理P48产出的海量数据也对服务商提出了新的挑战。集团CEO汪德鹏先生表示:武汉未来组本次引进最新的Oxford Nanopore PromethION48平台,是DNA测序历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新技术平台,类似半导体芯片产业的EUV光刻机平台,是动植物基因组、基因组医学、医疗大数据等领域的基础性平台,本次的引进也是公司发展历程上的重大里程碑事件。武汉未来组将继续发扬三代测序的先锋精神,在第一时间跟进技术发展最新动向,同时充分发挥应用领域的自主创新精神,在形成了针对纳米孔测序数据自主的算法、软件和流程基础上,继续努力为全球客户提供最好的纳米孔测序服务!

福建农林大学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庄伟建教授及其团队在花生基因组研究方面取得的重大成果

5月5日上午,我校在常盛会议中心召开花生基因组研究成果新闻发布会,发布庄伟建教授及其团队在花生基因组研究方面取得的重大成果。团队的研究成果“栽培种花生基因组揭示了豆科植物的核型、多倍体进化和作物驯化(The genome of cultivated peanut provides insight into legume karyotypes, polyploid evolution and crop domestication)”于5月1日在国际学术权威刊物英国《自然·遗传学》(Nature Genetics)在线发表。该项研究在全世界范围内首次破译了四倍体栽培种花生的全基因组,标志着我国在栽培种花生基因组、花生染色体起源、花生及豆科主要类群核型演化、花生基因组结构变异、花生物种起源与分子育种研究方面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该项研究主要依托我校,联合ICRISAT、武汉未来组生物科学研究院、华北理工大学等23个研究机构共同完成。该成果使花生的全基因组选择育种、精准育种和大规模基因组编辑成为可能,可大大提高花生遗传改良效率,培育更高产、优质、抗病、安全新品种,对全球花生的遗传改良具有里程碑贡献,对我国乃至全球农业的基础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发布会现场

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华安,印度科学院院士Rajeev K.Varshney,校长兰思仁,副校长郑宝东,省发改委、教育厅、科技厅、农业农村厅、农科院等有关单位代表,花生基因组研究团队负责人庄伟建教授,合作单位及有关新闻媒体代表出席新闻发布会。发布会由副校长郑宝东主持。会上,兰思仁、谢华安先后致辞。

兰思仁校长致辞

兰思仁指出,庄伟建教授团队取得重大科研成果是团队成员潜心钻研、勇于创新的结果,体现了农林大广大科技工作者勇攀科学高峰的优秀品质。他表示,学校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聚集世界科技前沿,服务重大战略需求,努力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为建设新福建、实现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谢华安院士致辞

谢华安对庄伟建教授团队取得高水平成果表示祝贺。他表示,庄伟建率领团队创新性地破译栽培种花生的全基因组序列,对促进我国和世界花生产业可持续、跨越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庄伟建教授介绍项目实施过程及主要科学发现

Rajeev K.Varshney院士发言 

庄伟建代表研究团队介绍了项目实施过程及主要科学发现,并回答了现场记者提问。Rajeev K.Varshney希望,中国和世界各地从事花生研究的科研人员齐心协力,共同创造具有全球意义的更大科学成果。

据悉,全世界有106个国家种植花生,每年种植面积达2500万公顷。我国是世界花生第一大国,种植面积达7500多万亩,产量达1700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约40%,占全国油料作物总产(不含大豆)近50%,其种植业产值达1200亿元,居全国农作物(水稻、小麦、玉米之后)的第四位。

三年10万人全基因组测序!北京希望组与Oxford Nanopore建立战略联盟,共同构建大规模纳米孔测序平台

北京希望组(GrandOmics)与Oxford Nanopore建立战略合作联盟,共同构建大规模Nanopore测序平台,预计三年内完成10万人Nanopore长读长人类基因组测序dbSV-100K。

为了解基因组结构变异对人类疾病影响,国内领先的测序公司北京希望组(GrandOmics)宣布开展一项群体规模的大型测序项目dbSV-100K。该项目旨在利用高通量纳米孔测序,在2019年基于PromethION测序设备对2万个人类基因组进行测序,并于2020年底实现5万个基因组,2021年底完成总共10万人的目标,为客户提供“个人参考基因组”。项目将为临床应用的研发挖掘可行的机遇,以期最终提供临床基因诊断服务。项目所获得的数据将被用于建立世界首个,且最大的长读长人类基因组结构变异数据库—dbSV。

该项目致力于全面了解与人类健康和疾病相关的遗传变异。希望组(GrandOmics)与Oxford Nanopore签署一份意向备忘录,建立战略合作联盟关系,计划以合理的价格提供任何人在任何地方都可以使用的高质量基因组医学服务。

长读长,最高通量

最新的纳米孔测序设备PromethION,其性能现在已提升到能够利用一套完整的48张测序芯片获得超过7Tb的人类样品测序数据。这相当于每小时86Gb的实时测序数据,或相当于1个人类基因组的近30X覆盖度测序。

与其他纳米孔测序仪一样,PromethION对完整的核酸片段进行测序,因此能够提供非常长的读长序列—当前单条读长的记录为2.3Mb,这意味着是完整序列片段,而不是较小片段的多次重复测序。利用实时数据和模块化的测序芯片,技术性能发展的同时测序芯片成本保持不变。测序芯片现在可提供超高产量,最新的R10版纳米孔芯片在公司内部的小基因组测试中提供了Q50(99.999%的一致性准确度)。目前GrandOmics正对R10芯片进行试用。

希望组(GrandOmics):致力于高通量纳米孔基因组服务

到目前为止,希望组(GrandOmics)已经使用纳米孔测序了超过1000个人类基因组,以及几百个植物、动物、微生物的基因组,服务于超过上百个的客户网络。得到的数据已经获得基因组组装和结构变异的新发现,发表50余篇文章。这项高通量的测序设施将扩大至提供10万人的结构变异测序—dbSV-100K。

希望组首席执行官汪德鹏表示:“希望组(GrandOmics)的使命是为疾病研究和诊断提供创新和精确的基因组学解决方案。我们已经在全力运行我们的PromethION设备,并开发了我们自己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算法和流程,以推动突破性项目达到新的标准。”

Oxford Nanopore 的首席执行官Gordon Sanghera博士表示:“我们非常高兴与希望组建立持续性的战略合作,以支持中国基因组医学和个性化医疗。近期在Oxford Nanopore的PromethION 48 测序仪上,已经能够利用一组48张的测序芯片获得7.3Tb的数据,并且通量在未来还将提升。我们对希望组使用高通量PromethION测序来为客户提供可及的‘个人参考基因组’所做出的创新感到非常兴奋。”

希望组研究院院长Min S. Park博士表示:“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高通量纳米孔测序项目,这也是双方在过去几个月为建立战略性合作联盟而做出的大量努力的结果。该项目得益于双方的共同愿景,也创造了这样一个机遇,即在英国、中国乃至世界其它地方彻底革新基因组医学。”

关于希望组(GrandOmics)
希望组是位于中国北京一家世界领先的测序公司。它是世界上最早开始将纳米孔技术用于商业化DNA测序的机构之一,也是中国首家获得认证使用纳米孔技术提供PromethION测序服务的服务商。希望组为基因组科学和基因组医学提供全面的解决方案。公司致力于为罕见病、复杂疾病、微生物组、辅助生殖及癌症采用先进的测序方案,通过纳米孔长读长与光学图谱的整合,在患者基因组的临床样本中检测和鉴定复杂的突变。希望组正在建立世界最大的基于纳米孔长读长的结构变异数据库(http://www.dbsv.com/)。未来组是希望组旗下专注科研服务的子公司,拥有最为完备的三代测序、光学图谱和3D染色质构象作图平台。未来组为动植物、微生物和人类基因组学研究等领域提供一整套基因组组装和分析流程,科研服务涉及转录组、宏基因组和表观遗传学等。
关于牛津纳米孔公司(ONT)
Oxford Nanopore Technologies旨在通过制作高性能、易于使用且可及的新型DNA / RNA测序技术来颠覆生物分析的模式。公司的目标是在任何环境中对任何生物进行遗传分析。Oxford Nanopore基于电子原理的新型DNA / RNA测序技术正广泛使用于80多个国家,用于一系列生物研究应用,并且正在探索超越研究的范围。Oxford Nanopore的专有技术可完全满足任何要求。像Flongle这样的小规格设备满足了对按需、快速、小型测试或实验的需求,可用于实验室或现场。口袋大小的MinION是一款功能强大的便携式测序设备,可以提供大量长读长测序数据。对于较大的基因组学项目,台式GridION X5可以按需一次运行多达五个MinION测序芯片。最近推出的PromethION是纳米孔测序的最大规格的设备,旨在按需使用多达24或48张测序芯片,每张测序芯片可提供超过100Gb的测序数据。
联系方式
北京希望组(GrandOmics
Min S. Park希望组研究院院长
电话: 0086-13476031753
邮箱: minsungpark@grandomics.com
希望组官方网站: www.grandomics.com未来组官方网站: www.nextomics.cn
Oxford Nanopore Technologies
Zoe McDougall
VP of Corporate and Communications
邮箱: media@nanoporetech.com
官方网站:www.nanoporetech.com
微信: nanoporetech
Oxford Nanopore官网链接https://nanoporetech.com/about-us/news/grandomics-collaborates-oxford-nanopore-deliver-dbsv-100k-project-deliver-100000

高端对话,共创价值 | 希望组CEO汪德鹏一行应邀到访牛津纳米孔公司总部

近日,希望组CEO汪德鹏和希望组研究院院长 Min  S.  Park 应邀到访牛津纳米孔公司( Oxford  Nanopore  Technologies, ONT )英国总部,与牛津纳米孔公司的研发人员、技术人员等就Oxford Nanopore 测序平台的发展与应用等内容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探讨,并就进一步的战略合作达成一致共识。
参观交流期间,Oxford Nanopore 首席执行官Gordon Sanghera博士邀请希望组CEO汪德鹏为牛津纳米孔公司全体员工做了题为“The Future of ONT-based Genomics”的报告,介绍了希望组集团的发展历程,分享了希望组近年来在动植物基因组领域和人类基因组领域取得的研究成果,并展望了未来Oxford Nanopore测序技术的应用前景。汪总介绍到,早在2011年,我们的团队便开始致力于推动三代测序技术的应用,先后成立了武汉未来组(NextOmics)和北京希望组(GrandOmics),分别提供动植物基因组领域和医学领域的三代测序服务。目前,我们已经建立了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的三代测序基因组中心,配备了Bionano Saphyr、Oxford Nanopore、PacBio等不同类型的长读长测序平台,与此同时还搭建了适用于第三代测序技术的大容量、高性能计算平台,可为全球客户提供优质的三代测序服务。汪总还分享了希望组近年来基于Oxford Nanopore测序平台获得的一些研究成果与经验,包括在动植物基因组组装、结构变异检测、表观遗传学研究、Direct RNA测序、算法开发等领域发表的文章,自主研发的针对Oxford Nanopore平台的生物信息分析软件Nextdenovo、组装算法和全新的利用深度学习的数据修饰检测软件, 以及实验流程的不断优化等。

除此之外,汪德鹏一行来到ONT正在建设的工厂进行实地参观,研究silicon-based flow cell的原理和构造,以及ONT目前正在研发产品的进展等。

通过此次访问交流,希望组与ONT达成一致共识,在未来发展中将继续携手共赢、加强合作关系,为基因组学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未来组与科学大咖一同窥探鱼类进化秘密

2019年4月23日,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何舜平研究员受邀作为主讲嘉宾参加未来组举办的大咖论坛。何舜平研究员以《低等脊椎动物基因组多样性与适应性进化——从深渊到高原,从化石记录到3维基因组》为题,分享了其课题组最新的研究进展和学术成果。何舜平研究员精彩的演讲给未来组的小伙伴们带来了一场科学视野和思维方式的洗礼。

本次报告何舜平研究员主要介绍了最新研究成果-狮子鱼适应海斗深渊环境的科学秘密,未来组有幸承担了狮子鱼基因组三代测序工作。何舜平研究员从形态学、分子学和细胞学三个水平介绍了狮子鱼适应深渊恶劣环境的机制,本研究在分类学上厘清了其系统地位,首次在形态上发现了适应深渊的变化,利用三代测序获得的高质量狮子鱼参考基因组,揭示了其深渊适应的遗传基础。何舜平研究员还介绍了对鲤科鱼类、辐鳍鱼类以及青藏高原三种高原鱼类的相关研究成果。未来组的小伙伴们对何舜平研究员的研究表现了极大的兴趣,非常踊跃的参与了讨论与互动环节。

报告结束后,希望组CEO汪德鹏与何舜平研究员共同交流了高完整性和准确度的基因组在生物进化研究中的科学价值和意义。汪德鹏表示,未来组始终会以技术创新和窥探科学的秘密为己任,推动科学的边界向前发展。最后,此次活动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基于第三代测序技术的基因组de novo3.0可以对基因组中的重复序列、端粒以及着丝粒等复杂区域进行测序,显著增加了测序序列的完整性,结合光学图谱及Hi-C技术辅助组装,能够为物种的起源进化、性状特征等研究,提供参考序列级别的基因组。未来组自成立以来专注于第三代测序技术服务,有着丰富的动植物基因组de novo 3.0经验,未来组与何舜平研究员团队合作的关于深渊狮子鱼适应性机制的研究成果,4月15日在线发表于英国自然杂志子刊Nature Ecology & Evolution(自然-生态与进化)。

何舜平研究员简介
何舜平,法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理学博士,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多样性与保护重点实验室主任,鱼类系统发育与生物地理学学科组责任研究员,湖北省暨武汉市动物学会理事长。研究方向为鱼类系统发育、鱼类比较基因组学和鱼类生物地理学,重点开展鲤科鱼类系统发育、辐鳍鱼类多组学水平的研究,青藏高原和深海,两个极端环境鱼类的基因组及其适应进化研究。先后主持和承担欧盟项目,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国家863项目和973专题。并得到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有关生命之树项目的资助开展鲤形目系统发育研究。

未来组携最新数据邀您体验超大型基因组全方位进击攻略

世界上拥有超大型基因组(>10Gb)的物种不下2000种,但真正完成测序的却寥寥无几。超大型动植物基因组往往高重复,或多倍体或发生过多倍化事件,其从头测序和序列组装成为世界性难题。Oxford Nanopore公司开发的PromethION测序仪,由于其通量高、读长长的特点,极大地降低了基因组测序成本,大大地简化了基因组的拼装,再结合高效组装算法和高配置服务器,超大型基因组有望快速准确地解码。

未来组优势

1 超长序列,超高产量Nanopore PromethION平台

  • 高达144,000个信号通道
  • 数据产出约6.2Tb/48h
  • 平均读长15-25kb
2 多样化平台,一站式服务–Nanopore+Bionano+Hi-C

  • 全新DLS非酶切标记技术
  • 超长DNA分子物理图
  • 高分辨率检测基因组结构变异

  • Hi-C辅助基因组组装
  • 构建染色体级别Scaffold
3 自主开发的高效组装算法–NextDenovo组装算法
  • 自主研发长读长序列高效组装算法
  • 长读长序列校正,有效提升reads质量
  • 高速运算,准确拼装
4 高配置服务器:超大容量硬件配置–华为云高性能超算服务器 
  • 独立数据释放节点
  • 无限制存储容量
  • 云端资源弹性扩展

未来组组装案例

01 Nanopore PromethION下机数据展示

在Oxford Nanopore PromethION平台对某超大型动物基因组进行测序,平均reads 18.3kb,长读长是后续进行更准确基因组组装的前提。

02 基因组组装结果展示

利用未来组自主研发的组装软件NextDenovo,大大提高了组装效率,对通过流式和survey确定为39Gb的超大型动物进行组装,组装出的基因组大小为38.6Gb,Contig N50达到1.6Mb,是迄今为止唯一一个组装的Contig N50达到Mb级别的超大型基因组(>10Gb)。

未来组推荐策略

作为三代测序基因组学中心,未来组拥有最新的Oxford Nanopore PromethION测序平台和BioNano光学图谱,HiC等技术,同时配备高水平生信分析团队,已经完全可以解决超大型基因组的难题,我们将继续致力于攻克更多超大型复杂动植物基因组图谱,为您提供高质量、高准确度的测序、组装、分析服务。

全面升级!未来组PacBio 宏基因组V3.0震撼来袭!

比起其它的地球生命体,人类对微生物的了解可谓“冰山一角”。宏基因组学作为新型研究工具,可以完整获得环境样本中全部微生物的物种信息和功能基因信息。但是,二代短reads 高通量测序很难有效获得微生物群落各方面的特性。基于单分子实时测序(SMRT)技术的PacBio 平台全面升级以后,序列长度、单cell 产出以及CCS reads 准确度明显提升,使在种甚至亚种水平深入解析物种组成、基因和功能注释、比较基因组分析、进化分析等成为可能,进而从根本上阐明微生物群落在生态系统中发挥作用的机制。未来组紧跟PacBio官方升级脚步,PacBio宏基因组测序项目也迎来了全面升级。

全面升级

系统升级
Sequel 系统软件升级至V6.0,配套试剂升级至V3.0
更长读长,平均读长达到30-40Kb
更高产出,单Cell 产出25-40Gb
更高准确度,CCS reads 准确度达99.999%

指标升级
直观反映群落组成和群落功能
高丰度菌株基因组完成图
DNA 甲基化修饰分析

服务升级
极速服务周期,从样品到标准分析报告仅需4周

研究策略

技术路线

未来组宏基因组数据展示

Chemistry V2.1 vs V3.0
与V2.1 试剂相比,V3.0 试剂下机有效CCS reads、单个cell 产出及高质量CCS 序列数量都明显增加。

NGS vs PacBio
Mock metagenomic sample ——20 株菌,总共基因组大小61,499,437bp

部分分析数据展示
某肠道微生物样本,基于Q20 以上的CCS 序列进行宏基因组组装:

基于有参分Bin 及无参分Bin 分别获得7 个和9 个单菌基因组草图,最高完整度分别高达98.29% 和95.82%。以Bin13 为例,进行DNA 甲基化修饰分析,统计结果如Table 2 所示。

分析图例展示

微生物是世界上存在范围最广泛的生物,从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的陆地、空气、水体,到特殊的极寒极热地区,再到工业生产、昆虫肠道、植物根际,以及人类皮肤、肠道等等,尚有许多关于微生物与环境互作的秘密等待人类去探索。未来组应用第三代长读长PacBio测序技术,将为您展示最全面最直观的微观世界全景图。还等什么,抓紧时间联系我们吧!

延伸阅读:
讲真,DNA甲基化多样性还需长读长技术来搞定

先睹为快!未来组Bionano DLS实测数据首发

DLS标记技术(Direct Label and Stain)在2018年年初由Bionano genomics公司正式推出,相较于传统的NLRS技术,其优势在于不对基因组DNA双链进行切刻、不产生任何物理损伤即可完成标记,避免了之前NLRS标记技术中由于DNA正负链切刻位置重叠而造成的双链DNA片段的断裂,提高了基因组组装的精确度和连续性,能够组装染色体臂长度和整条染色体长度的图谱,还可以提高基因组结构变异检测的灵敏度。下面将与大家一起分享武汉未来组多个Bionano DLS的实际项目经验。
未来组Bionano DLS实测数据展示

武汉未来组基因组测序中心拥有新型Bionano Saphyr平台,已完成Bionano测序分析项目上百个,具有丰富的实际操作经验和超强的数据分析能力。目前基于DLS标记技术,实现了高效率、高质量的数据产出(Figure 1)。

Figure 1未来组某植物Bionano实测数据统计

未来组Bionano DLS辅助基因组组装案例展示

未来组成功在多个基因组组装项目中应用Bionano数据辅助提升基因组组装质量,辅助基因组组装提升能力可达百倍级别。如某植物基因组,辅助组装前contig N50为0.27Mb,以53X的有效覆盖数据辅助组装以后,scaffold N50达到38.9Mb,提高了144倍(Table 1)。

Table 1未来组Bionano DLS辅助组装项目案例

新技术DLS的推出,使得Bionano可以在基因组研究领域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在基因组结构变异研究方面,DLS标记技术超高的灵敏度和超强分辨率能够更加特异性的揭示基因组真实结构;在基因组图谱研究方面,DLS标记技术帮助研究者更快速、更高效地提高基因组组装的准确性和完整性。Bionano DLS将成为世界各国基因组研究者不可缺少的研究工具,未来组积累的丰富项目经验为您的基因组研究保驾护航。

附:近两年发表的三代+Bionano辅助组装基因组高分文章(“*”为未来组参与合作项目文章)

青春姿彩,你我有范儿

昨日,

风雨同路,

历经风霜。

未来,

也许千山路遥,

万水舟簸。

且顾今朝,

插上燃烧的双翼,

恣意青春,

让梦想飞扬……

组学君有云:未来可期,万物有时;辛劳不辞,辉煌将至。忙碌了一年的我们,用努力换来了亮眼的业绩,转眼又到了庆丰收、迎新岁的时刻,把酒空山为起舞,又岂非乐事一桩。且看杯箸起落、觥筹交错,小伙伴们或豪情壮语,言笑晏晏,或红装彩袖,待放异彩。江山千里秀,俊杰出少年,一场乐席欢筵正在徐徐卷帘……

——华宴序语

壮志凌霄汉,精神铄鹤骨

诚如我们的Wonder君在未来组GrandViews期刊卷首所言:万物之中,希望最美。2018年的业绩蒸蒸日上、再创新高,给予组学君们极大的鼓舞,也给了大家再接再厉、辉煌永继的信心和动力!正所谓,壮志凌霄汉,创业天地宽。我们2019年要再上层楼,势如破竹——天地之大,只要有希望就有未来,只要有决心就有舞台!

哪怕舞台有近一米之高,我们年过六旬的外籍员工仍然一跃而上,还现场演示俯卧撑、充满激情的演讲——年龄从不是追求梦想的障碍,这是Min S.Park先生给我们亲身示范的道理。

你还有理由退缩,裹足不前吗?

奋斗终身,无怨无悔。组学君还想加一句,立德立言,无问西东

相逐光熠熠,一夜鱼龙舞

美好的开端是精彩的一半

组学君的小宝贝化身点亮夜空的星星萤火,为晚宴注入温馨稚嫩的糖果色,看得见的甜美,萌化人心。组学君们当然磨拳擦掌,一支《二百舞》分外妖娆,一曲《小酒窝》抒尽浪漫,更有《隔壁的泰山》让组学君们见识到平日勤谨的生产小伙伴逗比的谜之侧面。时尚又活力的《Toca Toca》尽显青春本色,琴箫合奏的《沧海一声笑》用仙乐致敬一代大侠金老先生。项目部的才子佳人共唱《恭喜发财》,预祝新的一年红红火火,财运滚滚来!

好个卧虎藏龙,争妍竞艺!

姿彩媚潜虬,脉脉衷肠诉

青春多姿多彩,只有载歌载舞怎么行?小品《销售到家》用令人捧腹的剧情折射出科技顾问的艰辛,公司的蒸蒸日上离不开这一群优秀的组学君们倾力的付出。相声《我要折腾》的两位年轻小伙伴简直就是郭德纲的牙口、林志颖的颜值,年纪还小上一半,前途无量!还有研发部带来的创意节目《小人舞》,在天鹅湖和广播体操之间无缝切换,默契度满分!
 
青春也是难掩真情。晚宴舞台上,还有一位特别的组学君,他用一首深情的《往后余生》和象征爱情的99朵玫瑰,向心爱的那个她问出一句:

“嫁给我好吗?”

两个在未来组相识、相知、相爱的年轻人拥抱在一起,在组学君们的见证下迎接幸福的未来——这也是在未来组成就的第五对姻缘。

怡然共携手,天高凭云渡

青春还是爱的誓言、希望的延续。一段《变化着的组学君》呈现了2018年组建家庭的小伙伴还有孕育了小生命的家庭。爱是生命永远的旋律。

往后余生,

有你,

才有意义。

感动之余,组学君的变化还体现在年度优秀员工、年度创新奖、年度管理者等等殊荣上,让我们一起从这些定格的瞬间感受2018年用汗水换来的荣光。

天高任鸟飞,没有双翼,我们乘云飞渡。这云用汗水凝结,秉正气扶摇而上。努力无需被看见,它终有意义。青春的姿彩凭双手描绘,借用晚宴男主持人口头禅,让云,再飞一会儿。

第27届国际动植物基因组学大会 完美落幕

“国际动植物基因组学大会”(简称PAG会议)。PAG会议是国际知名的动植物基因组学研究的顶级学术会议,于每年一月中旬在美国加州圣地亚哥的Town&County会议中心举行。该会议涵盖了主要作物的最新的基因组学的研究进展、生物信息学和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前沿动态等,为多学科、多领域的基因学科研人员提供了高水平的交流平台。

第27届国际动植物基因组学大会(Plant & Animal Genome Conference, PAG),于当地时间2019年1月12日-16日在美国加州圣地亚哥市成功举办。作为全世界规模最大的动植物基因组会议,本次大会邀请到了超过3000名动植物领域的科研工作者以及130余家参展商与会,并举办了150余场大会报告与分会场报告。今年的报告主题主要包含了:基因组学及应用(动植物基因组各物种的基因组学及分子育种)、生物信息方法及应用(基因的拼接与注释,染色体挂载等)、比较基因组学、生物大数据及数据库管理(各类Genebank)以及各类测序技术如Oxford Nanopore、PacBio等的应用。本次盛会给未来组带来了行业内最新的科研成果和市场动态,同时,此行组学君也宣传了未来组作为全球三代测序探路者的品牌与技术实力,结识了一批三代测序爱好者与新朋友,收获满满。

本次会议的主题报告精彩纷呈。Lumba教授讲述了NGS技术在印度大麻和非洲寄生草的转化研究中的应用。Fang博士分享的通过全基因组测序鉴定决定棉花纤维品质和棉花除草剂耐受基因的相关研究,为棉花抗除草剂育种提供了新的思路。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作物基因资源与基因改良国家重大科学工程首席科学家黎志康博士则分享了他对经过驯化和现代育种的亚洲水稻进行种群和遗传结构塑造的相关研究。程博士讲解了大数据在农业和植物医学研究下的种系基因组学中的运用。新的研究思路和应用让参会者们耳目一新。

此次会议,未来组的五位小伙伴在626号booth接待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学家与长读长测序的爱好者。大家纷纷表示出对Oxford Nanopore PromethION和PacBio Sequel升级版的测序表现的期待与兴趣,与此同时,来访者还与组学君深入交流了未来组在基于长读长测序的基因组组装纠错算法、染色体挂载、大型复杂基因组等领域的技术实力和经验,为后续的交流合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与会者与未来组同事交谈

武汉未来组早在2016年就已经成功搭建基于PacBio的三代测序平台,并于2017年9月成功搭建Nanopore测序平台,目前拥有PacBio、Oxford Nanopore、MGISEQ、BioNano光学图谱及Hi-C染色体构象捕获等技术和平台,同时在华为云、天河二号及阿里云上搭建高性能集群用于生信分析,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提供动植物基因组、全长转录组、表观基因组、微生物基因组、宏基因组和结构变异检测等领域的科研服务,一直致力于第三代测序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应用三代测序的合作研究成果多次登上Nature Genetics、Molecular Plant及Nature Communications等国际知名期刊。